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岭上视角”就会
年深冬,大雪纷飞,滴水成冰。位于敖鲁古雅河畔宽敞而温暖的民族乡会议室内人声鼎沸,几位鄂温克老猎民操着鄂温克语正在激烈地辩论,翻译人员忙不迭地为我进行翻译。原来,他们正为一处地名的来历和含义争论不休。
“得耳布尔河弯弯曲曲,就像马的脖子,应该是‘马颈’的意思!”个子高高的老猎民阿力克山德拉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是‘地裂’之意,河边有好几处裂缝,你们不是不知道!”一脸连腮胡的中年猎民瓦劳佳立即反驳。
好久没说话的老猎民杰什克,摸着花白的山羊胡子,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什么马脖子,什么地裂,‘得耳布尔’不就是开阔的山谷吗?我父亲给起的名字,你们都忘了吗?”
我正忙着听翻译将鄂温克语翻译成汉语并记录着,连忙向翻译果什克、何海青问道:“‘得耳布尔’到底是什么意思?”果什克笑着说:“杰什克的父亲瓦西里在年修建铁路时给起的名字,这还有错?就是‘开阔的山谷’的意思嘛!”
北部林区小镇地名的由来
阿龙山是额尔古纳左旗(今根河市)北部重镇,驻有国有森工企业阿龙山林业局,镇和林业局均由阿龙山河得名。“阿龙山”是什么意思,怎样得名的?在查询阿龙山这一地名含义、来历及其演变过程时,熟悉猎区情况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样的十几位的老猎民却犯了难,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所以然。号称“大兴安岭活地图”杰什克一时也默默无语。
“阿龙山河是固德林氏族的狩猎区,修建铁路时,阿力克谢依一直是向导,一定是他给起的名字。阿力克谢依去世多年,他的儿子安道一定知道此事!”老猎民杰什克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安道现在在哪里?”我连忙问杰什克。
“百十里外的狩猎点,恐怕很难赶回来!”
“赶紧把他请回来吧!否则,这个地名就成为历史之谜了!”
“请回来?说得轻巧,多里地啊!”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副乡长果什克终于答应将远在百里之外的安道请回来。
第三天下午,身穿皮装猎服、挎着猎枪、身挂子弹袋、周身披满雪花的安道急匆匆从狩猎点赶回。进入会议室时,口中不停地大声说看什么。
通过翻译,我才知道,安道在谴责在座的老猎民。原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修建牙林铁路时,在这一带广大山区狩猎的固德林氏族中年猎民阿力克谢依·古及儿子安道·古父子俩一直为修建牙林铁路的铁道兵担任向导。
在确定车站名称时,阿力克谢依指着不远处的两处大水泡子说:“哈兰安!哈兰安!”勘测人员不懂鄂温克语,也听不清阿力克谢依含糊的发音,随手记下“阿龙山”,车站便由此而得名。
原来,“阿龙山”是鄂温克语两个“大水泡相连”之意。听到此处,我兴奋不已,如获至宝,连忙在记满鄂温克地名的记录本上郑重地记下这来之不易的鄂温克语地名的含义和来历,心中暗叹:好险!若不是紧追不舍,稍有放松,这条重要地名的来历和含义一定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远不能破解的历史之谜!
在狩猎点饲养驯鹿的鄂温克族青年女猎民(摄于年)
满归是滨州铁路支线牙林铁路的终点站,是额尔古纳左旗(今根河市)最北的一个镇,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的一个镇,更因为乘火车去鄂温克猎民的居住地敖鲁古雅民族乡必须在满归下车而使满归远近闻名。为了弄清“满归”的含义和来历,我遍访老猎民,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好请乡*府再次将几位老猎民请到会议室。
(老一辈鄂温克族女猎民在烤制“列巴”)
几位老猎民在兴高采烈地讲述什么,不时发出阵阵哄笑,女翻译、副乡长玛妮红着脸跑出门外。我疑窦顿生,急切地请果什克进行翻译。人们哄笑结束后,果什克为我讲述了一段历史趣闻:
年前即清光绪年间,有几个俄罗斯猎民骑马狩猎路过这条河,发现有一人浑身一丝不挂,赤条条躺在沙滩上晒太阳,露出下身。
经过简单的沟通,原来这是一个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人,闯入这条河捕鱼,捕鱼后便脱光衣服躺在河边晒太阳休息。这一带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只有鄂温克猎民在此狩猎,极少有外人闯入。
这几个俄罗斯猎民返回时路过鄂温克猎民的驻地,便将这段趣闻讲给他们听。此后,鄂温克猎民相传此事,将这条河称为“孟库伊”,意思是“蒙古人露出小便器”,“满归”这一地名就这样代代相传,沿袭下来。“满归”是“孟库依”的谐音,满归镇和车站均因河得名,我连忙把这段有趣的地名来历记录下来。
流淌在大兴安岭西北麓的金河是激流河(旧称贝尔茨河)较大支流之一,金河车站、金河林业局、金河镇均以此河命名。许多人都认为“金河”是汉语,我一直也这样认为,在撰写各种文章时也是这样使用的。
(作者80年代初期在猎区采访)
但在地名采访过程中,鄂温克猎民们又讲述了这样一段狩猎趣闻:
民国末年约年前后,一个叫“莫尔盖”(杰出猎手)的鄂温克族青年猎民,在出猎途中拾到了一块新鲜的兽肉,经仔细辨认后,发现这是一块被称为“金”的犴的里脊肉。
汉族对牛、猪等大牲畜的各部位都有专门称呼如后鞧、前槽、腰条等,鄂温克猎民对犴、鹿等较大野兽的各部位也均有专门的称呼,这块肉正是被称为“金”(发音为“近”)的犴的里脊肉。
几天后莫尔盖返回驻地,才知道这块里脊肉即“金”是本“乌力楞”(原始家庭公社)的另一位猎民为了招待另一氏族前来提亲的客人专程出猎不慎丢失的。
事情过后,鄂温克猎民常将丢失犴的里脊肉的河称为“金河”,金河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使鹿部”鄂温克人“末代公主”(最后一任部落首领尼格来之女)、时任敖鲁古雅民族乡副乡长的玛妮(大)为我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她姥姥身上的狩猎趣闻:
大约距今90年前即民国初年,固德林氏族后代鄂温克女猎民娜杰莎在一条河边驮运猎物(“使鹿部”鄂温克族男猎民负责狩猎,妇女负责运输猎物)时,她将丈夫阿力克谢依猎获的一头肥壮的鹿放到驯鹿脊背上时,由于两侧重量不等,猎物不断地从驯鹿脊背上掉下来。于是,娜杰莎便在河边用桦木做了一个驯鹿驮物用于找平衡的“小东西”垫在驯鹿背上,顺利地将猎物驮回了驻地。
回到驻地后,她将这段小故事讲给其他猎民听,以后鄂温克猎民便将制作“小东西”的河称作“图里河”即“小东西”之意。时隔不久,娜杰莎游猎到附近的另一条河,驮猎物时再找“小东西”时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了,不知丢到哪里了。她不停地问其他猎民:我的“小东西”哪里去了?以后,鄂温克族猎民便将寻找“小东西”的河称作“伊图里河”即“小东西哪里去了”。
就这样,多如牛毛的“使鹿部”鄂温克语地名就这样被我一一破译:莫尔道嘎(“绿汪汪一片水”之意);库都尔(“盛大猎熊仪式”);好里堡(“树上仓库”);牛耳河(“水深流急的大河”);阿乌尼(“岩画”)……这些当地人们耳熟能详却神秘莫测的“使鹿部”鄂温克语地名逐一浮出水面,神秘面纱被揭开而露出本来面目。
作者年在猎区采访
董联声,曾在额尔古纳左旗(今根河市)旗委宣传部、扎兰屯市史志办、文体局、工商局任职,现已退休。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日报》等数字媒体特约记者、内蒙古社科院呼伦贝尔分院研究员、内蒙古阳光学院客座教授。
自年起潜心研究“使鹿部”鄂温克族民族历史近40年,在国家级、省区级发表一批重要论文,为鄂温克民族历史研究学者。年8月获敖鲁古雅民族乡“荣誉乡民”称号。同年10月出版研究成果专著《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发表一批国内外独家重要研究成果,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先后出版《东北方言趣释》、《扎兰屯市旅游与风物》等十余部书,发表图书文字逾万字。(本文发表于年第1期《敖鲁古雅风》)
向每一位记录大兴安岭的人
致 敬
原标题:一位“草根学者”敖鲁古雅猎区调查采访40年的坚守来自根河市文联
编辑丨兴安行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