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摄影:陈桐
“中国冷极?根河”
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之民族风情篇
“敖鲁古雅”为鄂温克语,意为“杨树茂盛的地方”。17世纪中叶,驯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流域的勒拿河一带,游猎迁徙到额尔古纳河流域,在大兴安岭密林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
生活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驯鹿鄂温克人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历史上被称为“使鹿部落”,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我国境内迄今唯一饲养驯鹿和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推进,驯鹿鄂温克人的人口数量及其生存的“文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民族文化的正常延续与发展受到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现今,最后一代纯正血统的驯鹿鄂温克人仅有30余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驯鹿只剩余头,极少一部分驯鹿鄂温克人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是泛北极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敖鲁古雅森林步道摄影:陈伟
大山深处驯鹿人摄影:董士阳
雪地上的驯鹿摄影:董士阳
秋林争霸摄影:樊豹声
傲骨摄影:高逸民
鄂温克养鹿人和她的小鹿摄影:郝应敏
密林深处摄影:胡建生
林中天使摄影:沈建国
敖鲁古雅鹿场摄影:舒东林
皮艺传承摄影:叶勇
闺蜜摄影:张成兴
致富鹿摄影:张丽波
迁徙摄影:张庆波
敖鲁古雅的驯鹿摄影:郑树强
北纬52·重拾渐行渐远的记忆(组图)摄影:张兴智
北纬52·重拾渐行渐远的记忆(组图)摄影:张兴智
北纬52·重拾渐行渐远的记忆(组图)摄影:张兴智
北纬52·重拾渐行渐远的记忆(组图)摄影:张兴智
鄂温克猎民在晾晒鹿肉干(组图)摄影:卜双柱
鄂温克猎民在晾晒鹿肉干(组图)摄影:卜双柱
鄂温克猎民在晾晒鹿肉干(组图)摄影:卜双柱
鄂温克猎民在晾晒鹿肉干(组图)摄影:卜双柱
“鄂温克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使鹿部’等,年根据民族意愿,被称为‘鄂温克族’”。
由于生产实践方式的差异,鄂温克族又被分为农业鄂温克人、牧业鄂温克人和驯鹿鄂温克人。驯鹿鄂温克人,史称“使鹿部”或“雅库特”,是指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所辖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猎民。
“据史料记载,鄂温克人的祖先在公元前年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的温多山林苔原高地,到了十八世纪,这部分驯鹿鄂温克人又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以下,这里山高林密、自然资源丰富……在这样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下,鄂温克人依靠牧养驯鹿和传统狩猎业过着自给自足的山林生活,吃兽肉、穿兽皮,在密林中住着传统的“撮罗子”,形成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安塔布(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布冬霞(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柳霞(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玛利亚·索(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玛妮(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玛妮(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维佳(生于年)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组图)摄影:王伟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组图)摄影:赵瑶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组图)摄影:赵瑶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组图)摄影:赵瑶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组图)摄影:赵瑶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组图)摄影:赵瑶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组图)摄影:赵瑶
探究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探究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探究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探究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寻秘敖鲁古雅(组图)摄影:周玉国
来源丨根河市文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