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上,历经上下年,孕育了56个古老的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兄弟姐妹,所以才造就了源远流长并具有独特魅力的璀璨文明。
每一个不同的民族,婚礼的仪式总是拥有着文化的精粹。今天,小编带您走进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婚礼。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风俗和婚礼,与森林、狩猎以及驯鹿有着密切的联系。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解放前,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基本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
摄影:卜双柱
解放后,在*的民族*策的光辉照耀下,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彻底结束了不分冬夏穿兽皮、餐风露宿的原始生活,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府。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猎民在满归敖鲁古雅河畔安家,实现了定居。年,根河市委、市*府帮助他们生态移民,迁至距根河市区3公里处居住。为他们建起62套崭新的民居、乡*府、卫生院、敬老院和鄂温克民族博物馆等设施。
敖鲁古雅人在根河市域开辟了数个驯鹿养殖场,他们可以继续驯鹿的放养。居住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接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同时、依然保护和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婚俗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自从定居后,族外婚姻逐年增加。
婚俗过程
——
到结婚日期,男方的“撮罗子”不管距离多远,新郎及父母都要到女方家去,一定迁徙到靠近女方的地方。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一般亲戚朋友和街坊近邻都要尽力相助。婚礼进行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结婚这天,新郎在女方家过夜,第二天新郎先回自己家,新娘由其家人送到婆家。同时还邀请两个氏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男方家的全体成员。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位拿着“玛鲁神”的老人,其后是新郎,再后是男方的父母和家里的人们,最后是牵驯鹿的人。
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来迎接。新郎和新娘相遇后,先和“玛鲁神"接吻,然后两人拥抱相吻。互相赠送礼物,女方赠给男方一个叫“阿勒玛勒”的桦树皮盒,呈长方形或圆形,上边镌刻驯鹿头象,涂有各种颜色,象征着吉祥幸福。男方也要送块手帕或双手套作为回赠。接着新娘从男方带来的驯鹿中挑两头最好的,两人各牵一头,绕“撮罗子”走三圈,最后大家都进“撮罗子”吃喜酒。
婚礼举行时,鄂温克人在河滩谷地燃起一堆称之为“欢乐之火”的篝火,这是婚礼仪式的高潮。
前来祝贺的人们把新郎新娘从“撮罗子”里簇拥到篝火边,并以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位主持婚礼的长老宣布婚礼开始。先由婚礼主持者用桦皮杯斟满两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再次斟酒,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郎新娘互相拥抱,手挽手和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拉成一个圆圆载歌载舞,尽兴而归。
第二天早晨,新郎领着新娘回到自己的“撮罗子”,女方的人们送行,还带着新娘的驯鹿群,新娘到新郎家就算正式嫁给他了。
摄影:刘丽平
编辑:东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