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文苑
知青董大哥
王进
晚上没事,经常和董大哥在一起喝茶聊天侃大山。董大哥下过乡,当过兵,转业后进了公安局当警察,直到前年底退休。几十年警察生涯,养成了他沉稳睿智的性格,各种知识信手拈来。尤其是当刑警积累的医学知识,在我看来,医院全科主治医生的水平。然而他很少和我聊从警生涯,聊的最多还是他下乡当知青的生活。董大哥的父亲过去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十年动乱中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年初,因为受父亲的牵连,他十七岁高中毕业就和两个姐姐一样下乡,到七里海边上的一个村当知青了。十七岁,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然而到了村里就成了社员。一个从县城到偏远乡村的中学生,到村里就入生产队干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想而知那是多大的反差啊!当时村里建了个知青点,村里来的知青都住在知青点里。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对农活儿不懂啊,尤其是有点技术的农活,生产队长又不放心让知青去干。所以开始派给知青的多是粗活儿。比如,插秧之前要耙地,派的是牵牲口的活儿,耙地牵牲口要光着身子穿上破雨衣,牵着骡马在水田地里来回趟,一天下来全身象散了架一样。要插秧了,董大哥他们男知青因为不会插稻秧,派的都是挑稻秧的活儿。一挑稻秧一百多斤,从田间路挑到水田里,要过水沟,挑着稻秧要趟过水沟,两筐稻秧沾上水,过了沟再挑起来,份量足足增加一半儿多,挑着边走边流水的稻秧挑子,一步一歪斜地踩着田梗小路,挑到水田里散开稻秧,真正是“扁挑饨肉"啊。晚上收工回到知青点,累的连饭都不想吃。那时候,知青点做饭的是个老大婶,善良而且实在,每次早晨出工前都熬一锅稀饭,把上边稀的盛给几个女知青,把锅底下稍微稠点儿的盛给他们男知青。时间长了女知青就对大婶有意见了,认为她偏向俩男知青。可大婶说,你们姑娘家的少吃点不要紧,他们半大小子不吃饱那行啊?时不时的还是给他们男知青多盛稠饭。因为知青点的细粮少,吃玉米面、高粮米面是常有的事。有一次,董大哥去生产队出工,只带了两个玉米面饽饽和一块儿生咸菜。快要出工走了,只见大婶的儿子急急的来到小队部,塞给大哥一个手绢裹着的大白馒头,里面还夹着一块熟咸菜。他儿子对大哥说,我妈怕你吃不饱,给你拿个馒头带着!要知道,那年月,不是过年过节,谁家舍得蒸顿馒头吃呀。大哥说,当时我的眼圈儿就红了,多善良朴实的农村老大妈呀,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个馒头夹咸菜的味道啊!到村里几个月就和社员们混熟悉了,那时候晚上经常停电,没啥事常去生产队马号和饲养员大爷闲聊天儿。饲养员大爷晚上偶尔炒黑豆喂牲口,为的是给牲口添膘。老大爷时不时地就留点炒熟的黑豆,等大哥他们到了马号,从祆兜里掏出来几把炒黑豆塞给他们吃,然后倔倔地说:“吃饱了,离家远别饿着了”。董大哥说,当时嚼着饲养员大爷喂牲口的炒黑豆,越嚼越香啊。饲养员大爷其实是心疼我们在知青点吃不饱,担心我们肚子受屈呀。
到村里有一年光景,董大哥就摔打成了一条硬实的庒稼汉子。秋后收拾完庄稼,就响应“一定要根河海河”的号召,和生产队的壮劳力一起去出河工挖土方。第一次出河工是挑北大港水库。去的时候是俩人一辆独轮小推车,轮流用小推车驮着行李、铁铣等家什走到北大港。一百多里的路程,早早从村里出发,深夜才走到。住的是野地里临时搭的窝铺,早晨顶着星星出工,每人一辆独轮小车,装上土方足有几百斤。几十米开口的河道,越挖越深的河坡,硬生生的把土从河底推上河堤。白天只穿单衣单裤干活,汗水沤着,一天下来,单衣单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常常是太阳落山了才收工。有的时候为了抢工期还要挑灯夜战。出河工唯一的好处是比在家里吃的好点儿,这样的活儿干了俩来月才完工。等到验收完工段已经是深秋了,社员们开始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往家赶,比来的时候走的要快得多。完工后是沿着沿海公路回来的,董大哥顺便绕道回了趟芦台的家里。到了家天已大黑,当教师的老妈,看着几个月不见,穿的破破烂烂衣服又黑又壮的儿子,当时就流眼泪了。当董大哥想脱下看不出颜色的背心的时候,背心已经和肉皮沾在一块儿了,老妈拿着剪子帮着把背心剪下来的,老妈边剪边流泪:儿呀,你受苦了!一直在村里干了两年多的农活,该干的农活儿都干遍了,从一个县城里来的学生摔打成了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子。两年多以后,赶上征兵,村里就推董大哥和另外一名知青去,体检合格,就要应征入伍了。走之前,生产队长找到了董大哥说:“小董啊,你来两年多,也没少受累,队里也没啥,剩了有二百斤稻种,给你碾成了米驮回家吃个新鲜吧,当了兵,有了出息,别忘了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那时候的二百来斤大米,那是多珍贵啊!可想而知当时董大哥是啥心情!
董大哥后来转业当了警察。一直没忘了村里的老乡亲,老乡亲也没忘当年的知青小董,好多人和他几十年都常来常往。有一年,当年给知青做饭的大婶,因为家庭变故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当刑警的董大哥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村里,亲自解下绳子,含着泪给大婶整容整衣服,送了大婶最后一程。许多乡亲们看了都非常受感动,不少人流下了眼泪,为这位大婶惋惜,也为有情有义的“小董”而感动!每当聊起当年知青这段事,董大哥都很动情。两年多的知青生活不算长,但已经牢牢地印在他的心里。有感想,也有感动;有感恩,更有感慨!他常跟我说:“兄弟,做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老乡亲们的情咱一辈子也不能忘。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后来几十年的工作中,每当遇到难处的时候,我就想起下乡当知青这段生活,那个大白馒头夹咸菜,我受用一辈子”!
作者简介
王进,天津宁河区造甲城镇人。年宁河师范学校毕业,当过中学教师,曾在县委机关和乡镇工作,现在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
投稿要求
1、歌词、诗歌3~5首,古典诗词5~8首,散文字左右。2、附个人生活照片并字以内作者简介。3、所有作品都应为原创,且未在其它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文责自负。4、格律诗词作者自行验好格律。5、外地作者请留联系电话。6、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