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满归小镇满归生态文化创作中心
TUhjnbcbe - 2020/12/20 22:44:00
满归小镇刘子锋


  去年到外地城市出差,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一瞬间恍惚是走在满归的街道上,心里不再感觉热闹的大都市与满归有什么区別,母亲笑着对我说,是我心老了。外面的世界已不再精彩,寂静的满归小镇才是我心灵的归宿。


  满归小镇四面环山,自然环境好得近乎奢侈。蓝天、白云,白桦林、杜鹃花、樟子松,凝翠山,脚印湖……这些元素随意拿出几种组合起来,放在天地的大容器里,在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会产生视觉、嗅觉、心理上奇妙的效果,就会有种喝酒微醉的感觉。就连从小就生活在林区的我,每当看到秋日的阳光穿过静静白桦林时,也会呆呆的出神好一会,仿佛听到年轻时母亲欢快的歌声。


  小镇的西北边缘有一条大河,贝尔茨河,应该是俄语的发音,是激流的意思。鄂温克使鹿部落从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后迁入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活在这里。今天鄂温克使鹿部落,满归最早的原住民已迁到根河,只有贝尔茨河还在日夜流淌,诉说着小镇光阴的故事。


  五十年代,为提供国家建设所需的大量木材,农民,转业兵,大学生……从祖国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涌入到满归开发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战天斗地,意志昂扬,住的是地窨子,喝的是桃花水,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木材。


  由于都是外来人口,就形成了移民社会,不同地域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特有的林区文化,尤其是代表林区人豪爽性格酒文化,直到现在喝酒似乎已成为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虽然都是林区,但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气也不尽相同,满归人比较纯朴。小镇的森林文化的氛围很浓,有很多反映林区生产、生活的美术、摄影、文学、诗歌作品,抒发他们对林区、对家乡的真挚情怀。


  八、九十年代是小镇意气风发、蓬勃发展的*金时代,一车车原条原木迅捷的运向祖国各地,换回来小镇的建设资金,建成一栋栋红砖房,人们的生话得到好转,餐桌也丰盛起来,因此过年时,气氛更加浓烈,难怪现在的人们回忆起来,总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


  如今的小镇呈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的减少的特点。小坝上经常看到三三两两散步健身的老人,老年人多的是回忆,回忆当年的战天斗地,回忆当年的青春岁月,回忆当年养儿育女的艰辛,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意气风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激情的岁月,任由头顶仅有的几缕白发在风中飘荡。他们的下一代,小镇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闯荡,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它乡变成了故乡,只是象凝翠山一样厚重的父母养育恩情和满归的一草一木已深深烙进他们的生命里,时而会在梦中牵引他们回到故乡。


  小镇的传统经济比较单一,独木支撑。这两年由于天然林的全面禁伐,人们转而搞起了森林旅游,由于离漠河较近,又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新建了许多旅饭店,但市场资源配置有它的盲目性。小镇有林业局,管护局,航空护林站及森警部队等几家单位,主要负责森林管护、防扑火等保护生态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保护生态,列入国家五位一体发展规划,为林区的改革、稳定、发展出台了好的*策,林业局、管护局开始以建设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国家公园为目标的绿色崛起,为小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小镇的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


  作为一个外地人,这里没有伴我成长的小路,没有我亲人熟悉的笑容。但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六年,每天伴着对门森警部队瞭亮的*号醒来已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我渡过了人生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最后,敬上一杯酒,祝愿满归小镇的明天更美好!


  (6月4日晚于满归 满归小镇,是全林区小镇的缩影。)

作者简介:


  刘子锋: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副局长、满归生态文化创作中心文学协会会员。

(图文编辑:启明)

注:本平台因认证原因,无法及时回复留言。有稿件或线索请联系工作紫林,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满归小镇满归生态文化创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