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纳斯达克呼之欲出
数千亿大蛋糕撩拨券商神经
种种迹象表明,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正在悄然提速,而作为场外市场中流砥柱的新三板有望在下半年迎来扩容。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引入做市商制度、交易门槛降低、股东人数突破200人限制等即将推出的配套*策将令沉寂多年的新三板市场焕发勃勃生机,成长为“中国的纳斯达克”。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多家券商厉兵秣马,只等扩容“发令枪”一响,便将驰骋在新三板的“赛场”上。
新三板扩容如箭在弦
“从我们掌握的信息和监管层近期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新三板在下半年迎来扩容已经没什么悬念了。”一家新三板业务比较领先的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兴奋地告诉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已经储备了丰富的新三板项目,分布在全国各高新园区,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口中的“表态”,指的是有关领导3月份考察了中关村(000931)新三板工作,明确加快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4月5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今年将在总结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筹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即俗称的新三板),初步考虑将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扩大到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股份公司,第二步扩大到全国的股份公司。此外,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公司将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挂牌企业股东允许超过200人。在5月初举办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讨论会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明确表示,筹建中的新三板市场将引入做市商制度,同时将开放给符合一定投资年限和资金门槛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券商创新大会公布的11条鼓励创新*策中,也明确提及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6月15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这被视为替新三板扩容和发展铺路。
“今年场外市场建设的提速,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更多金融需求。”国信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鲁先德认为,中国未来的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将包括扩容后的新三板、券商柜台交易和地方产权交易中心三个层次:新三板主要将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券商柜台交易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股份转让服务,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其服务的企业并不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企业;地方性产权交易场所实行T+5交易,挂牌企业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三个市场的建设中,新三板的各项准备条件最为充分。“新三板在中关村试行了6年多,有关扩容配套制度的改革已经讨论了很久,各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业内普遍预期年内就会推出。”
自2006年新三板设立至2011年,新三板平均每年仅有18家公司挂牌交易。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市场之所以发展如此缓慢,是因为受限于多项制度设计:挂牌公司仅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限制了市场标的范围;新三板交易制度明确规定交易起点3万股,导致交易不活跃,大大限制了市场流动性,也影响了融资功能的发挥;交易不活跃导致融资功能不强,降低了对挂牌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侧面又降低了对未挂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股东人数突破200人限制,一直制约新三板流动性的交易起点3万股也有望降至1000股。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券商场外市场部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投资者范围扩大和交易门槛降低,新三板流动性将大大提升,其挂牌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都将迎来井喷。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