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主义与乌托邦_盘锦新闻
">
刘夙评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文《自私的天性何以使利他成为可能》(《上海书评》,2013年11月10日,第5版),虽只四千字不到,却涉及基因、演化心理学、新达尔文主义、科学主义、现象学、保守主义、乌托邦等多个概念,不免令人眼花缭乱,于是讨论者也各执一端,各取所需了。有的着眼于基因层面—
@何清仙:稳定者生存,满足这一条件的是基因。无数个体、种群乃至物种并无此特性,只能作为基因的临时载体,在时间长河中转瞬即逝,唯独有基因调换伙伴,继续前行。因而自然的选择不是在个体、种群或物种层面,而是在基因层面。以前也翻过这本书,但是仍然没有明白为何说人类利他的美德是源于基因的自私呢?
有的着眼于演化心理学—
@LightmanS:好文。有一点,例如演化心理学这样的学科,所有结论都是统计性的,而且很多的统计差异并不大。如何解释这些结论要很小心,特别是具体到对个人的判断。比如说男人好色女人爱财,这个差异好像大约也就是六四开的比例,如果样本稍有不同,这样的差异很可能会被其他因素掩盖掉。
@陈虎平:自私的基因、演化心理学、社会演化心理学、弥母学(memetics),是一个连续的科学进展,而且发生在通常被认为无法以科学范式来研究的社会、人性和文化领域,这终将构成一次伟大的范式转换。
也有的从科学角度出发,审视社会达尔文主义—
@ifevernever:我觉得过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问题在于内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比如优生学实际上是人为认定了一个“完美”人类的标准。但所谓的优生标准非但不是科学的,甚至是种族主义的。如果真从科学或者进化论本身出发,根本就没有所谓“完美的”优生标准。也就是说,过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实际上是反科学反进化论的半拉子产品。出问题是必然的。
显然,不是每个读者都习惯阅读新达尔文主义的同时接受现象学的知识—
@V闪闪闪:前面部分对新达尔文主义介绍很好,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区分开来了。看到现象学就感觉虚恍了,以前听别人讲过海德格尔、胡赛尔等人的现象学,我一直疑惑,现象学只是人为建立的一座空中阁楼?往里面填充摸不着头脑的思考?有了演化生物学,神经学等科学对人的解释,现象学那种文字思辨能证实或者证伪什么?
而作者对乌托邦思想的批判与否定,也有读者不表赞同—
@不刷微博火星人:谈论先验哲学基础和科学逻辑残缺那里说得太简单了。有的一句两句说不明白的话,还是不说为好。在我看来,乌托邦不管作为理论对象还是实践的调节性存在,都是很必要的。事实上乌托邦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治哲学的构成部分,回答“好的国家该是什么”的问题。
@Step3n:人类很多乌托邦社会理想跟人类自身要求得到更好繁衍的天性(自私性?)并没有根本矛盾。我对文章持保留态度。
更多精彩
重装凯能 kainar/donghua/jiqiren/2013-05-2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