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我市迎来了
一场高规格的文化盛宴,
昆仑圣殿格尔木
·中国两岸四地书画名家
采风写生展览活动。
本报记者专访了四位
两岸四地书画名家
下面,
跟着小编一起走进专访……
1◆“净”看世界“灵”动画笔◆
——专访两岸四地书画名家吴玉柱
记者汤红红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见吴玉柱,他深邃、炯灼的眼睛里写满了故事。平易近人的他有着成熟的思想和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感悟。
吴玉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专职画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
他的画,时而忧郁低沉,时而明朗开阔。他说:“在现代文明的生活里,我想诠释出我们古老的艺术的深刻内涵,我想把自然与生活直观地展现在画布上。”
年,吴玉柱出生于江苏南京,文化大革命之后,母亲的精神受到了严重创伤,家境十分困难。从那时起,吴玉柱坚定了信念,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一定要潜心学习。于是,他一边带着母亲,一边在成长的荆棘路上摸爬滚打。对吴玉柱来说,能生存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是母亲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他在一个又小又暗的棚屋里没日没夜的画画,简陋的棚屋,夏天热得令人窒息,冬天冷得如坠冰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全省多名考生中,他以第7名考入安徽*梅戏学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
吴玉柱说:“学校的生活对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是天堂,连学习用的纸张、颜料都发。每月国家发还13.5元的生活费,除了吃饭还能省出点回家的路费。”
在那个印刷品匮乏的年代,老师引荐了吴玉柱和几个学生去南艺学习素描、色彩,临摹徐悲鸿等留法艺术家的作品,这也为他后来的绘画风格埋下了伏笔。
年,吴玉柱被调配去了合肥市群众艺术馆。对于吴玉柱而言,艺术馆是一个修身养性之所,除了激发他对绘画的热情外,还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艺术馆的日子里,他停薪留职读完了大学,顺利拿到本科学历。
此后,吴玉柱走上了创作之路。他选择去了皖南的徽州,那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从每一个构建、每一个小角落出发,把古徽州的梦幻与宁静融入到画中,作品《皖风细雨》系列诞生了。
年,吴玉柱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水彩画大赛并获奖,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后来周游于台湾毕加索画廊、香港艺术界、欧洲、非洲等地,从此他算是走上了艺术之路。
虽然,名誉和利益萦绕在他的周围,但是他仍潜心用油彩去叙写故事,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容纳世界,他说,他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做一个“画者”。
吴玉柱作品
2◆“我愿为这片土地笔耕不缀”◆
——专访两岸四地书画名家、市美协主席刘培*
记者王海防“如此高规格的文化艺术首次‘登陆’戈壁新城,我相信一定会碰撞出更加绚丽的艺术火花。各位书画名家们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来格尔木,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中国美协会员、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库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格尔木市美协主席刘培*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如是说。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画家,刘培*说,他非常热爱这片土地。身为市美协主席,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更有义务为格尔木的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虽然,平时也经常组织本地美协会员开展写生采风和笔会交流活动,但在格尔木组织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艺术展览还是首次。他希望能通过这些画家们的采风活动,把格尔木独特的美景通过书画艺术,被更多人所认知,从而提升格尔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刘培*自幼喜爱绘画,到处拜师学艺,背着画夹去牧区写生,画藏族、哈萨克族人物形象,痴迷练习,甚至有时风餐露宿。而之后的*人生涯,又使他练就了一身铁骨,在艺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年,刘培*如愿考上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名师刘文西教授。经历过这种严格系统的正规学院式造型训练,刘培*的基本功扎实、笔墨表现精到。年,刘培*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调研班深造,得到了刘大为、任惠中、陈嵘等名师的指点。
早期,他的作品偏重“大感觉、大色块”,经过学习,他将中国画的造型与笔墨和西洋的塑型方法糅和在一起,他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入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或人文主义的思想,他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感染力极强。他的画作兼具粗犷与柔美的特质。画草原牧民,笔墨结实、线条硬朗,画南国少女,婉约羞涩、灵动内敛。
现在,他不仅是刘大为工作室的专业画家,还是海南省琼台画院的院长,又是我市美协主席,身兼数职,十分繁忙。但他说,只要是与绘画事业有关的事儿,他都愿意去做。而且,他愿为格尔木这片土地笔耕不缀。
多年来,刘培*创作的《儋州渔女》《南国少女》等画作远赴日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参展并获大奖,参展作品计有70余件,发表作品及论文计有50余篇。
刘培*作品
3◆追求个性化的“心象”与自然的契合◆
——专访两岸四地书画名家刘丹
记者汤红红刘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土画派秘书长。参加过全国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美展,作品《剑门关》参加全国教师美展并获优秀奖。
有人这样评价刘丹的山水画,“他的画清雅醇厚,蕴涵深厚的传统文化”。那么,在刘丹心中,他是怎样理解山水画的?
刘丹认为,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要与大自然为友,对话自然,感悟自然,依恋自然,“以写我心”的“取象立意”来追求个性化的“心象”与自然的契合,从而赋予笔下的山水一种独特的感受,来表达一种精神,一种格调,一种意境,一种气象,一种风骨。
刘丹告诉记者,他曾经从蜡烛的火焰中得到启示,其实燃烧的蜡烛不仅仅是火焰,而是光的现象,是跳跃的火苗投射下来的多种模式与多面图像。这让刘丹意识到自己可以找到中国山水画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刘丹的山水画中,没有树木、茅屋、小桥等形象。这种形式上的差异,让他的作品建立了与中国经典山水画作品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作品中的花朵、石头、山水,其实都只是被借用的图像,是事物转化状态的“标本”。“我将传统山水画的宏观视角转化到微观层面,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可能会发现我的山水画既熟悉又陌生。”他说,“就像是因为一个陌生人的存在,发现自己突然疏离了原本熟悉的环境一样。”
在刘丹的山水画创作中,“石头”也是他最喜欢的主题。
上世界80年代,刘丹意识到了石头在中国山水画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他说:“自古以来,石头被认为是‘山精湖骨’,文人们最爱画的就是各种奇石。”
在他的画中,一块沉重的石头更像是一片浮云。他认为,每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缩影。任何人看到这块石头都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他说:“我的目的不是向观众展示细节,也不是展示某种肤浅的绘画语言,我是要观众通过视觉将这种意境表现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你觉得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刘丹还认为,不管画风景也好、画人物也好,中国画一定要使用中国的墨、毛笔和宣纸,因为这些都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各自的性格,出来的作品决定了一幅画的灵*和形态。他说:“绘画的过程就像是谱写优美的散文。在这个过程中,模仿和抄袭就使得画作毫无价值和意义。”对于他来说,艺术创作就是一种美学表达,是一种视觉体验,是一个孤独的事业,每个艺术创作者要通过个性的表达,让更多的人发现艺术的美感。
刘丹作品
4◆落墨随遇而安近得天成◆
——专访两岸四地书画名家赵志*
记者汤红红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用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洇湿渗透的特殊效果。赵志*心中有山,以山为德、以水为性,从而使作品形神兼备,赏心悦目,千恣百态。
赵志*,香港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协理事,文化部艺术科技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香港中国画学会会员、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秘书长。
青海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这样评价赵志*,他一直敏于思考,勤于创作,有很多收获。他对造型有很好的理解,观察细微,有把握整体的能力,不同类型的作品均画的平实、朴素、人物强调平面性,风景则重在不同肌理的处理,都是有选择、有目标的。
是怎样的契机,让赵志*接触并喜欢上水墨画的?
赵志*说:“从儿时起我就喜欢绘画,有幸跟随学校老师学习系统的造型基础和素描艺术,多年来一直从事书画创作工作。关于国画是上学以后开始接触,没有老师,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从赵志*的画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创作坚持创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年作品《香江之舂》人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年作品《阳光下的记忆》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年受邀参加韩国首尔青瓦台艺术宫亚细亚美术特展;年入选“全球水墨精英--全球水墨画大展”。
他说:“历代的山水画大家给了我丰富的‘养分’,让我借鉴和研习。”赵志*认为,创作的过程就像上台阶,瓶颈经常有。要想画好水墨画,用笔用墨和章法都很重要。他绘画无参照物,心中有山,落墨随遇而安,近得天成。
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水墨画呢?
赵志*介绍,首先一张画,要好看耐看,不做作,不跟风,要有一定的情景,画面有紧有松,更主要的是要具有当代感。作为大众消费者是仁者见仁,自己喜欢就好,但作为一种投资就要考察作品的更多方面。赵志*的画不仅释放着他的视觉,也在经受着大众的视觉。好的画作传递着一种对人生处境的思考,捕捉光束和希望。赵志*期望通过笔墨呼唤和塑造一种静穆,让大众能够提升审美、深入思考。
赵志*作品
精彩回顾现场提问见微知著扶贫慰问温暖人心——王勇赴联点村调研慰问侧记过期药品你知道怎么处理吗?格尔木有80多家药店可以回收!
海西州纪委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具体措施典型问题
提醒丨国庆假期公路网出行预测报告出炉!哪个景区周边最拥堵?
了解更多,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