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人们,大多都在钢筋水泥森林中谋求生计,奔波忙碌之余,外出旅游,登山临水,成了许多“打工人”的向往。是啊,纵.情山水,亲近自然,不仅放松身心,更能增长智慧,滋养灵魂。
蕞近读了一本《知春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著.名女作家叶梅。跟着作者读完此书,仿佛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
从《鱼在高原》探寻神秘的青藏高原,从《根河之恋》洞悉大兴安岭神秘的鄂温克族聚.集地,在《云之上》探访险奇的三峡流域,通过《一只鸟飞过锦州》了解苍凉的北国风光,可谓荡气回肠,回味悠远,仿佛经历了一场自然与心灵融.合之旅,见识了风景,也涤荡了思想。
这本书属于“作家好书画”系列作品,书中收录了作者的精美散文与画作。作为生.态环境部的特邀观察员,作者记录了在江河行走中与自然万物的对话,表现了一幅幅跨越大江南北的生.态图景,可谓文画互通,相得益彰。
作者笔下的文章又绝.不仅仅是纯粹的游记散文,更包含着各地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以及独特的亲身经历,既厚重大气,又朴实可亲,包罗万象,唯美清新。掩卷沉思,仍久久地沉浸在作者用文和画共同绘就的巨制篇章中,恢弘磅礴,绚丽多彩,深沉隽永。
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语言和风格突出的画面感,是整本书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还是刻画动物植物,作者都用她清丽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娓娓道来。
在《根河之恋》中,她这样描写根河:“一起涌动在河水里的,还有天上的白云,它们从高高的蓝天俯瞰着大地,根河成为他们美妙的镜子,他们为河水带去流动的光波,还有无.比高远的气息,我一度恍惚,这是天在河里,还是河在天上?”
在《鱼在高原》中,在写青海湖luo鲤在逆水洄游路上遭遇的千难万险时,她用了这样的句子:“鱼儿游到此处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跳……一连好几次都跳不过去。而就在他们跟前,那些占据优势的鸟儿看似平静地冷眼旁观,一动不动地站着,可猛不丁会俯冲下来伸过铁钩子一样的长嘴,毫不客气的逮住一条鱼儿,一口吞下。”让人看了仿佛身临其境,那生动鲜活的画面就在眼前。
一般的游记散文会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往往大量笔墨用于看到的实景,而这样做的局限性,又会停留于亦步亦趋,显得呆板。本书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没有局限于人走景移,移步换形,而是在这一基础上,加上了神话传说和民间叙事,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丰富了叙述的宽度和厚度,更重要的是在行云流水中写出了丰沛的情感。
就像《一只鸟飞过锦州》结尾,有这样的一段话:“大地上的人不懂它们的语言,但清楚地看见,那群鸟又飞了回来,东方白鹳,高.贵的鸟儿,它们再次盘旋着,盘旋着……“嗒嗒”,仰头张望的人们似懂非懂地领略了鸟儿的眷念,心中不能不深深地感动,泪眼模糊之中,见它们在锦州上空久久地盘旋之后,慢慢飞过了人们的头顶,蕞后飞向了远方。”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地被作者深情的叙述和她笔下这古老又重情的东方白鹳,深深地感动了,心里升腾起无法言说的温暖和爱意。
本书用24篇生.态散文,在绘制一幅幅横跨中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画卷的同时,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等深刻话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在《莲由心生》一文中,作者在浏览了东莞的观音山之后,由衷地感慨道:“如此一路,纠结已如沙砾留在走过的道上,解开身上的枷锁,才知枷锁原本即不存在,只是心中有它便有,心中无便会通体轻松,回到本真。”
在《右玉种树》结尾处,是这样一句话:“我想,右玉种树,就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也应该是一个留给后人的成语。”在《三朵》中,作者的忧虑溢于笔端,“如果将来有一天没有了雪山,河流就会干涸,土地上的庄稼树木就会干枯。人呢?该往何处去?我们如何才能走向未来?三朵,你已经给予了人类种种暗示,现在到了我们该好好理会的时候了。”
自然,是容纳和承载万物生长的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安放我们的身心、喜乐和忧伤的空间。打开这本《知春集》,在自然的怀抱里沉醉醒悟,活得更加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