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7日,大兴安岭深处的根河被白雪覆盖。新华社连振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7日电(丁铭、哈丽娜、魏婧宇、赵泽辉)春天的大兴安岭,依旧是松桦相依,白雪皑皑。几只脖子上系着铃铛的驯鹿,从原始森林中缓步走出,它们因积雪而觅食困难,饥肠辘辘。身着鹿皮短袍的猎民古革军已备好豆饼,让他的驯鹿们饱餐一顿。
古革军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这是唯一以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民族,有“最后的狩猎部落”之称。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白兰表示,北极地区有许多民族以放牧驯鹿为主要生计。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也因具有北极寒区特征的生态环境,而放牧驯鹿。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这里生长着大片独具北极寒区特色的兴安落叶松,存在着适应极寒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拥有极具北极寒区特征的文化生态环境,使之成为的“北极秘境”。
↑年8月4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吴玲芝在缝制一件兽皮衣。新华社连振摄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早在年就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年4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木材生产转向生态保护,20万林业人变身为守护森林的务林人。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陈佰山介绍,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20多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立各类管护站点个,对“天保工程”区1.45亿亩林地进行了有效管护。
20多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地面积净增.74万公顷,达到.6万公顷。森林面积净增99.45万公顷,达到.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达到78.39%。森林蓄积量净增3.01亿立方米,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包国庆介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储总量约17.2亿吨,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作为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北极泰加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泰加林区率先实施了碳汇交易。
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林业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友均说,大兴安岭森林蓄积和碳储量增长潜力巨大,调查并利用好森林碳汇资源对于遵循《巴黎协定》,保护泰加林资源和北极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年6月8日,在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一片森林中,当地的鄂温克族人举办了一场传统婚礼。新华社连振摄
大兴安岭郁郁葱葱的森林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孕育出鄂温克和鄂伦春两支民族,他们所形成的狩猎文化、兽皮文化、桦皮文化被称为“北半球渔猎文化的活化石”。
在鄂伦春非遗馆,29岁的鄂伦春族姑娘吴晨丽正在制作“阿汗”(桦皮盆)。在她身旁,鄂伦春族非遗传承人吴玲芝耐心地为她指导拼接缝制技巧。
鄂伦春非遗馆馆长宏雷说:“鄂伦春族把桦皮制品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大到一条桦皮船,小到一个针线盒,在鄂伦春族游猎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用途。”
鄂伦春自治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子成表示,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鄂伦春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已成功申报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7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使鹿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保护。近年来,由于驯鹿近亲繁殖,面临着种群退化问题。为了保护这些驯鹿,延续“使鹿文化”,内蒙古森工集团从年开始,连续4年从荷兰引进头驯鹿,复壮驯鹿种群数量和质量。目前,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近千头驯鹿已完成种群改良和优化。
根河市委宣传部部长孙娟介绍,年8月,几百名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根河市西郊的敖鲁古雅民族乡开始了定居生活。虽然告别了森林中的狩猎生活,但在山林里还保留着驯鹿养殖点。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来源:光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