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使鹿鄂温克人留下的时代肖像内蒙古新闻网
TUhjnbcbe - 2024/6/24 19:39:00

▲使鹿鄂温克人游猎和生活于北纬51度至53度间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的原始森林地区,那里全年无霜期不足90天,年平均气温零下5.3摄氏度,素有“中国冷极”之称。图为达瓦在深山中与驯鹿在一起。

使鹿鄂温克人世代生存的大兴安岭地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那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高林密、林上林下资源丰富……上世纪50年代以前,使鹿鄂温克人一直遵循着他们独有的生活方式,住着传统的“斜仁柱”,以驯养驯鹿和传统狩猎业过着自给自足的山林生活。

从年起,青年摄影师王伟将镜头聚焦于深居大兴安岭密林中的使鹿鄂温克人,拍摄记录了他们独特的驯鹿文化。

索彬(生于年)

布冬霞(生于年)

维佳(生于年)

玛妮(生于年)

安塔布(生于年)

玛力亚·索(生于年)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新址。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使鹿鄂温克人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历史上被称为“使鹿部”“雅库特”,是我国境内唯一饲养驯鹿和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

年,我受邀前往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进行采访拍摄,使鹿鄂温克人生产生活中透露出的独特文化气息让我印象深刻,萌生了利用影像媒介为后人留下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想法,由此揭开了“敖鲁古雅影像之旅”的序幕。

杨树茂盛的地方

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和生产实践方式的差异,鄂温克族又被分为农业鄂温克人、牧业鄂温克人、使鹿鄂温克人。17世纪中叶,使鹿鄂温克人游猎迁徙至额尔古纳河流域,在大兴安岭密林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

▲驯鹿有着独特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每年5月是鹿茸收获的季节。图为达瓦在收获鹿茸。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使鹿鄂温克人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的驯鹿文化,在寒温带地区的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种驯鹿文化涵盖生产关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使鹿鄂温克人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观。年,使鹿鄂温克人结束千百年的游牧和狩猎生产,开始了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

▲使鹿鄂温克人的兽皮文化主要是制作生产工具、民族服装、手工艺饰品和生活器皿,鹿皮、熊皮、狍子皮是他们进行兽皮加工制作的主要原材料。图为安塔布老人在进行驯鹿皮的手工艺制作。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推进,使鹿鄂温克人的人口数量及其生存的文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过度砍伐和年《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使鹿鄂温克人世世代代赖以为生的狩猎生产活动不能持续。年,根河市政府决定进行“生态移民”。

年8月,首批使鹿鄂温克人和他们的驯鹿从大兴安岭腹地搬迁至位于根河市郊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新址。“敖鲁古雅”为鄂温克语,意为“杨树茂盛的地方”。

▲为了在严寒中补给足够的能量,使鹿鄂温克人有着以吃肉食为主,蘑菇、黄花菜、蕨菜等山野菜为辅的饮食传统。图为索玉兰在制作“列巴”。

使鹿鄂温克人放下猎枪、走出深山,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驯鹿的生存对水质和食物有着极其特殊的要求——需要食用原始森林深处的苔藓和无污染的水源。使鹿鄂温克人面临着在现代文明带来的生活和世代传承的驯鹿文化之间的抉择。

老一辈使鹿鄂温克人选择了使命,带着古老的狩猎文化重返森林,与驯鹿重逢;而年轻一代则顺应潮流,逐渐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中。现今,仍有少数使鹿鄂温克人伴随驯鹿居住在大兴安岭腹地的密林中,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是泛北极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曾20余次考察调研,借鉴影像人类学中的田野考察法,在不同季节深入使鹿鄂温克人的居住地,将自己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通过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的镜头语言,为30余位具有代表性的使鹿鄂温克人创作时代肖像。

探索影像表达方式

在民族肖像部分的拍摄中,我选择利用大画幅相机(4×5英寸)和黑白胶片这一传统的记录方式进行创作。大画幅相机的特性在于无可比拟的视觉震撼力,尤其在展现人物肖像方面,人物面部的皮肤纹理、表情细节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带来一种令人深思的力量。

▲索宾在用“鹿哨”召唤鹿群。

在长时间的考察和相处中,我与使鹿鄂温克人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即使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摆在他们面前,他们的状态还是很放松。被拍摄人物身着使鹿鄂温克人的传统服饰,选择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居住的“撮罗子”或帐篷作为拍摄地点,在被摄者住所内部搭建简易影棚,统一拍摄光源与背景。

使鹿鄂温克人弥足珍贵的面孔通过大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进行拍摄后,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对底片进行扫描、输出,最后再利用早期古典湿版摄影术翻拍,最终将这一民族肖像缓慢定格在锡板的感光乳剂药膜上。由于古典湿版摄影术中感光材料的不确定性和成像的缓慢过程,使得作品中的人物肖像具有了独特的美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在为使鹿鄂温克人拍摄肖像时,何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常常为我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空闲时会拿起随身携带的口琴,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曾经,猎枪和口琴是何协的两个宝贝。放下猎枪后,口琴就再也没有离开他的身边。我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从他的口琴声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丝惆怅,好像是在为像他父亲一样、为了驯鹿的生存毅然重返山林的父辈们在哼鸣,让人难忘又感动。

抢救性记录和保护

使鹿鄂温克这一特殊的群体近年来受到学者和媒体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使鹿鄂温克人留下的时代肖像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