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百灵品读在他乡寻故乡
TUhjnbcbe - 2024/4/28 16:5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https://m.39.net/disease/a_5599614.html

在他乡寻故乡

○任志鸿

故乡这个话题,我一直觉得她很沉很重,轻易不敢触及,也不去回想,只是把她深深地埋在心底。有无数次,故乡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浮于脑海,一片草地、一阵秋风、林间荡漾的腐叶气息、或是一缕暖暖的秋阳都像故乡的样子,那一闪念的瞬间是温暖的,也是惆怅的,她牵扯着一个身在异乡人思乡的神经。原来故乡就是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一直在血管里往复奔流,无声地供给着我们的精神之氧。

有人说,每个人至少会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方产生依恋的情愫,有的叫第一故乡,有的称为第二故乡。其实我们无论离开第一故乡有多久,有多远,那个生命的原乡都是无法逃脱无法回避的现实,更是无法抗拒的“万有引力”,那是我们呱呱落地最初的记忆,是保存基因密码的初始地,是一切的源头。尽管我们从故乡走出去,像一根不肯回头的曲线,曲曲折折地走到第二故乡、第三故乡甚至更远的远方,但是故乡仍然如影随形,她是我们心中的结。

正如我在孝庄园博物馆看到的:一个身穿蓝袍的妇人,虔诚地匐在地上,举着一枚放大镜,急切而专注地在大清版图上寻找她的家乡——科尔沁左翼中旗一个叫花吐古拉的地方。

一个人与故乡的情结,跟身份地位无关。当年的小女孩远嫁他乡后,渐渐就会有了新的寄托,故乡只能放在心里和梦里。不管她是平凡的小女子,还是尊贵的皇室成员,一个女人的牵挂不比男人心里的江山社稷少几分。在爱情和家庭之外,女人的故园情结更是让人动容。著名作家冰心晚年经常在梦里回到她的出生地,她还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在遥远的童年里欢愉着。遥遥百年的过往也抵不住童年的印记,那是至深的铭刻,无法消除;一个无名的老婆婆为了照顾城市里的外孙客死他乡后,外孙始终记着外婆临终的表情,在老人去世十年后终于背着外婆的骨殖回到故乡……

我们背负着心里的故乡,像携带着一枚种子,奔波在为了生计和追逐梦想而不断迁徙的路上。

而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人,最舍不得的就是故乡。所以,离家前揪心揪肝地捧上一抔热土带在身边,想家的时候能用它缓一缓浓浓的乡愁。在患上水土不服症时,将故乡的一把土冲水服下,那带着土腥、类似茶汤的故乡土便滋养了五脏六腑,周身得到故乡泥土的抚慰,渐渐通泰。那些淤结阻滞疼痛烦闷,都变成泪水一样的东西流出体外。

乡愁是不是一棵树,随着年轮的递增乡愁也会变得愈老愈苍翠?我的姨母84岁高龄,在内蒙古最冷的海拉尔根河市居住。她年轻时因为姨父工作调动离开故乡,在根河一住就是五六十年。现在她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能回到故乡和姐妹们聚在一起,唠唠家常,说说那些久远的过往,心里便觉得舒坦。其实在儿孙眼里,我的姨母已经给他们经营了一个故乡,但这些都不能让姨母心安。她的故乡依然在生她之地——那个偏远闭塞的小村庄。虽然已无父母与旧人,但那里依然是记忆的初始之地,无法更改与删除。

吾心安处是故乡。故乡是我们在他乡苦苦寻觅的心安之地,是每到传统节日集中爆发的乡愁,是泱泱返乡的大潮,是叶落归根的欢畅,是梦中亦苦亦甜的清泪……

作家简介:

任志鸿,女,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通辽市《通辽日报》文学编辑。散文作品见于《在场》《草原》《内蒙古日报》《民族论坛》《中国视点》等区内外报刊,年与人合著出版合集《三元色》,年出版散文集《梦鱼》,年出版散文集《月光下行走》。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校对:张臻

审读:志伟

编委:郝飞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灵品读在他乡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