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呼伦贝尔,乡土人才建功立业的希望田野
TUhjnbcbe - 2024/3/31 9:01:00

▲基层实用人才萨格德尔都日斯英用刻刀展现皮雕艺术。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才“磁力相吸”,但偏远的地理位置、欠发达的经济现状又让人才“敬而远之”。

近年来,通过柔性引才,高端人才集聚呼伦贝尔开展工作,但短期服务的多、长期留下的少。因此,发挥本土人才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活力,已成为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

为做好本土人才队伍搭建工作,解决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培养滞后等问题,我市下大力气狠抓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了人才培养“百千万”计划,搭建高端“百名领军人才”队伍,后备“千名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和实用的“万名基层人才”队伍,造就了高端的“顶天人才”、年轻的“中鼎力量”、实用的“立地人才”,建立了科学的人才梯队。压实压紧责任,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交予各旗市区主抓,做实做牢基础工作。实施“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引育两步走,为农村牧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基层嘎查村引进和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金种子”,催生基层实用人才队伍繁茂发展。

几年来,一支懂农牧业、扎根农牧区、爱农牧民的基层实用人才队伍逐步建成,基层人才情况熟、有技术、会经营特长充分释放,一批批“领头雁”“土专家”“羊博士”“林地通”“牛医师”“工匠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激流勇进,大展身手。

政策支持、奖补跟进,“英才”脱颖而出大有作为

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纵向深入,从建立健全政策方面多层次加快探索突破,年,我市相继印发了《呼伦贝尔市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试行)》《呼伦贝尔市“万名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市本级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呼伦贝尔市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进一步落细落实、评估完善。在基层实用人才支持方面,“绿色发展、美丽发展”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降低引进门槛,部分旗市区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门槛降低到本籍“三少民族”和蒙古族双语的大专毕业生;对作用发挥良好的国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资金奖补;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园、孵化器给予20-万元的支持;对基层创业人才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等。人才“新政”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取得实际性突破,不断释放出政策“红利”吸引人才流向“洼地”、留在“一线”、发光“基层”。

为奖励鼓励在各行各业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我市先后启动了“百名领军人才”“呼伦贝尔英才”等人才评选活动,入选的优秀基层实用人才占比30%以上。各旗市区开展了优秀基层人才评选工作,一批批“试验区英才”“扎兰名师名医名家”“扎赉诺尔英才”等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发放奖补资金0多万元。为全面掌握基层实用人才情况,各旗市区均建成基层实用人才数据库,确保实用人才“评得准”“找得到”“用得好”。为广泛宣传,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开辟了“英才故事”“英才建功立业新时代”“智库诊脉”等栏目,已发表百余篇基层人才事迹故事,营造浓厚氛围。

为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年深入实施“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引育计划,为基层培养和注入“源头活水”。全面铺开“大学生”学历提升工作。抓住全国高职扩招契机,针对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偏低现状,本地3所职业院校结合实际制定招生培养方案,“一事一策”重点解决农牧民工学矛盾、起点较低等问题,将通过全日制教育多维度提升基层实用人才综合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多人成功报名。试点推进大学生引进工作。遴选新右旗、鄂伦春旗等地为引才试点,拟引进一批有意愿、能力强、沉得住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以“3年嘎查村工作+2年乡镇苏木工作”模式,通过设置专项“编制池”、打通上升渠道、明确责任分工等方式,引进大学生到脱贫攻坚任务重、牧区现代化试点等地任职,切实解决基层人才短缺困难。目前已引进了27名大学生沉入嘎查村开始工作。

针对少数民族手工艺匠人多,但单打独斗、形不成效益问题,寻找挖掘认定民族文化“匠人”“大师”典型,帮助民族文化手工艺人创新创业、形成产业、带来效益、帮带群众。新右旗突出民族特色,注重培育民族特色手工艺、玛瑙石工艺、民族服饰及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依托旗创业园、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搭建人才集聚平台,通过房屋免租、免费培训、提供创业贷款等方式为几十名基层实用人才提供创业就业平台。陈旗宝达巴拉作为“索海固图勒”缝制传承人,成立了“乌拉木吉拉图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举办民族服饰培训班,带领嘎查妇女缝制民族服饰、制作索海固图勒,发展民族手工艺,用精湛手艺诠释民俗文化内涵,切实发挥致富带富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有10人入选国家级、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家门口”院校、“特派员”培训,解决急需人才需求

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本土高校职业院校跟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科学设置调整专业,为全域旅游、临空产业、生物制药、工业品极冷测试、冰雪运动等重点项目培育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近5年调整新增专业80余个,高校教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技术服务多项(个、篇)。以全国高职扩招为契机,将本地职业院校作为乡土人才培育载体,菜单式培养农村牧区发展中缺少的复合型乡土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跟进全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切实所需,如现代农牧业、行政管理、金融会计、中文等,还为牧民设置蒙汉双语教学,为基层实用人才能力、学历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

年,满洲里国门党建学院成立。学院秉承“守国门、铸忠魂、育新人”的办学理念,通过中共六大展馆、国际秘密交通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园、乌兰夫纪念馆等余处红色教育资源,以体验教学、研讨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为基层实用人才开展国情党情培训。

年7月,经过中组部和农业部的多番考察验收,阿荣旗音河乡富吉村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处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5年来,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呼伦贝尔市委党校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创建了“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实用型教育品牌,开设了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合作社经营管理等多个专题50多门课程和17处现场教学观摩点,涉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累计培训基层实用人才人次。

与此同时,旗市区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菜单式”培训。根河市被称为“中国冷极”,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天然林采伐后,根河市把人才工作与“使鹿文化、中国冷极、林海雪原”三大品牌需求结合起来,依托森林、冰雪、民俗及丰富的林下资源,加大旅游、特色种养殖、乡土人才等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让“什么人学”和“学什么课”成为双向选择,举办灵芝、木耳、中草药、食用菌等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色培训班,切实提高了基层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

年,我市启动“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当年全市累计派出专家8大类别人次,解决了基层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难题,服务受众覆盖所有苏木乡镇。今年,为提高服务的科学精准性,在收集基层实际困难细化归类后,发给各责任部门、驻外人才工作站协调专家解决,专家不仅带来了团队智库和核心技术,还免费携带了药品、材料等,为基层切实送去了实惠。与此同时,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联盟协会、进库专家效用发挥明显,“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有效推进。市本级近百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人才实训基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先后指导培训农村技术人才余人次、农村实用人才余人次,切实增强了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手把手教、面对面讲,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传帮带教,把实用技术交给农牧民,让他们种上“摇钱树”、养上“下蛋鸡”,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近年来,呼伦贝尔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成效显著,“智汇呼伦贝尔行动”“鸿雁计划柔性引才”等两大引才载体双重发力,每年国内外最高端的专家千余人带着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端技术扎根基层,解决难题、传帮带学、发光发热。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近3年建成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生态草牧业、优良种畜选育、动物营养、高光效牧草选育等领域,8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及百人高端专家团队来我市开展工作,他们从国家科研的“最高层”到农牧区的“最低层”,摘去光环,手把手教、面对面讲,说老乡听得懂的话、讲实用管用的课。家畜改良与防疫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三河牛和呼伦贝尔羊产业链中的良种繁育、饲草料转化、信息化管理、粪污处理和产品加工等五大环节,开展了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通过“科研+基地+农户+家庭牧场示范户”的富民增收示范,示范农户个,在新右旗建立家庭牧场示范户12个。年,垦区大面积推广草牧业生产生态范式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羊草促进剂+季节性休牧+养分调控”配套技术,特泥河农牧场改良后的草场牧草高度最高达1.6米,优质牧草比例明显提高,垦区职工尝到甜头,主动要学种牧草,彻底转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观念。

呼伦贝尔各领域的基层实用人才扎根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矿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守候这片碧绿草原、这片蔚蓝天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帮带帮扶,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发光发热。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呼伦贝尔,乡土人才建功立业的希望田野